加快数字化发展,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,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,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,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,营造良好数字生态”……备受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炉,“数字”成为高频词,折射出全面数字化的时代大势。
当前,一些钢铁业内人士在数字化转型认知上存在误区。他们往往难以从传统的经验中脱离出来,用自动化、信息化时代的眼光,去看待数字化、认识智能化。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:人们看不到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会,无法切实有效地推动新技术革命。
有效推进钢企数字化转型,提高现代技术应用的可行性,需要切实转变观念,认清现代工业的本质,兼顾技术原理与经济价值的平衡,更多地着眼于各项业务活动的流程化、标准化,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。
增强持续改进优化的意识。现代化工业是持续改进的结果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,高炉的容积从几十立方米发展到几千立方米,人均产钢量从不到十吨到超过一千吨;从改革开放初期,我国生产1吨钢需要2.52吨标准煤到现在只需要547.27公斤左右。这些都是持续改进的力量。过去,我们是技术的跟随者,很多技术都是直接引进的,对持续改进的意义往往认识不足,很多工作流于形式。但当我国工业从跟随走向创新时,持续改进的意义更加凸显。数字孪生、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在支持持续改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。我们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数字孪生的价值,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们。在模仿跟随阶段,我们总希望通过引进或者学习某个技术,让国内有限的技术水平在短期间内迅速提升。而在创新引领阶段,我们要经常放弃跨越式发展的想法,聚焦于更快、更有效地持续改进。
另外,与国外先进钢企相比,部分中国钢企优化意识薄弱。一旦树立了优化意识,人们自然就习惯于计算,进而推动数字化、模型化技术的发展。把优化的做法固化下来,又进一步推动了标准化。这种优化意识薄弱,不仅是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,而且还与依赖引进有关,认为国外的技术就是先进的,不需要优化。当企业致力于技术引领时,这种观点是非常有害的,企业需要切实增强优化意识。
健全完善智能管理体系。中国钢企发展到今天,在设备技术方面已经非常先进,甚至比部分国外先进企业发展得更好,但技术效益远不及国外,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体系相对落后。推进钢企数字化转型的目的之一,是把人的许多管理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做。如果认识不到管理的价值,也就看不到数字化转型的意义。在传统的自动化阶段,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蓝领工人的劳动效率;而在智能化阶段,重点则转移到了提高白领的劳动效率上来。事实上,国外某些先进企业的蓝领人数比我国多,但由于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劳动效率高,人均吨钢产量也就比我们更高。提高钢企的综合管理水平,把管理工作做到位,可以有效避免产生一系列负面问题。www.wfgg886.cn 15923236113 重庆彩钢板,重庆彩钢瓦,重庆 C型钢,重庆彩钢夹芯板,重庆岩棉夹芯板
|